English

别墅缘何变“公厕”

2000-01-02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包永辉 等

在号称“中华果都”的江苏丰县大沙河镇,记者看到的是宽阔的街道,豪华的会堂,而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丰黄公路旁那座座别墅了。

然而,当记者走进这些别墅,不由得为眼前所见而震惊:披着豪华外衣的别墅里面,大都是半拉子工程,有的连门窗都没有安装。屋里院外杂草丛生,粪便满地。一位住在附近的群众告诉记者,由于没有人住,这里两年来已成为过往行人的“公厕”。

别墅变“公厕”,究竟是哪位款爷钱多得可以随便乱仍,还是哪位房地产商被深度套牢?出乎记者的意料,这些别墅的主人根本不是什么富商巨贾,相反倒是一群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的国营果园职工,而陷他们于绝境的竟是镇政府的一个“城市梦”。

大沙河镇以盛产优质红富士苹果和酥梨闻名,这里的水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大奖230多项,成为江苏省果园中最响亮的一块牌子。然而,在一些地方“70年代造田,80年代造厂,90年代造城”的示范效应下,当时的领导不满足于大沙河镇的“土气”,“豪迈”地提出,1996年全镇小城镇建设要搞20项工程,1997年又加码到40项。

为了使小城镇建设“锦上添花”,大沙河镇的领导们“鼓励”住在乡下的果园职工到城里建房,并要求1996年8月31日前建成房屋,如不按期完成酌情罚款,不建者开除出果园。

当“好意”一旦脱离实际甚至变成某些人捞取政绩资本的砝码时,就会变成百姓的灾难。

果园五分场职工李海峰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果品购销大户,他原本在乡下有一套很不错的住房,但出于无奈,不得不挪用了1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,在城里建了一套别墅,使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。

镇里距离乡下的果园十几里地,因此房子盖好以后,房主们大都没有迁往城里。

记者看到,投资上百万元安装的路灯因无钱买电只在有人参观时亮过几次,装有中央空调的会堂始终派不上多大用场,投资数百万元的果都大观园也是门可罗雀。(《经济参考报》99.12.25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